頂端新聞·大河網記者 張楠
如何進一步鞏固全省脱貧成果,提升貧困家庭的自我發展能力,從根本上消除貧困代際傳播?1月18日,河南省政協委員,開封市人社局黨組書記、局長李尕果接受記者採訪時説,今年上會他提出的建議是:繼續加強脱貧人員教育,提高貧困家庭脱貧致富內生能力,統籌各類教育均衡發展,阻斷貧困代際傳遞,最終實現貧困地區穩定而長久的脱貧。
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
李尕果認為,教育使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實現了縱向流動,打破了貧困惡性循環的鏈條。扶貧脱貧的關鍵是貧困人口能力的提升,要從根本上消除貧困離不開教育,要將教育作為擺脱貧困的治本之策,提升貧困地區及貧困人口脱貧的可持續性。
“扶志”與“扶智”都要依靠教育扶貧,教育扶貧的成效不僅可以產生經濟效益,而且可以產生精神力量。李尕果表示,激發貧困主體的內生動力,形成可持續發展動力,發揮教育在扶貧開發中的關鍵性作用,把“外部推動”和“內生動力”有效結合,實現“輸血”式扶貧向“造血”式扶貧的轉變。
傾斜支持農村發展教育
做好學前教育規劃、改善貧困村學校基礎設施條件、加強貧困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。在農村教育發展上,他認為要通過選派優秀教師到貧困村學校支教、走教等形式,重點解決貧困村學校音樂、體育、美術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教師缺乏問題。全面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,鼓勵優秀校長教師到貧困村任教。
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
“在學前教育、普通高中、中等職業教育等不同教育階段,對貧困家庭子女予以資助。在財政可負擔條件下,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餐補制度。”李尕果表示,爭取國家傾斜支持,引導社會各界捐資,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。積極推動社會力量採取“一對一”的方式幫扶貧困學生,減少因學返貧現象發生。
開展貧困家庭職業學歷教育
他建議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,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,實現就業脱貧。爭取省教育廳定向培養大學生政策,根據實際調整定向招生院校、招生專業、招生計劃,擴大貧困地區羣眾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。
同時,可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。依託職業院校、省市縣職業中專(農民學院)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,重點招收年齡50歲以下、初中畢業以上學歷、主要從事農業林業生產、經營、服務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工作的務農農民以及農村新勞動力。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彈性學制,學習年限2~6年。允許半農半讀,農學交替,分階段完成學業。